顯示具有 10.教學行動與省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0.教學行動與省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五下第二單元水溶液 _水溶液混合後的酸鹼性及水溶液的應用

 翰林版自然科五下 #第二單元水溶液 #水溶液混合後的酸鹼性及水溶液的應用 #計劃與執行 #分析與發現 #從課程中教出素養 #李金生

學生已經知道,可以使用石蕊試紙及自製酸鹼指示劑,來檢測水溶液的酸鹼性,接著請問學生如果把50毫升的酸性水溶液加入50毫升的鹼性水溶液,最後水溶液的酸鹼性會變成怎麼樣呢?待學生回答後,再進行一個挑戰遊戲。以小的塑膠瓶,裝入3-5毫升的未知水溶液,然後提供給各組學生一隻滴管、一隻棉花棒、三張紅色、藍色石蕊試紙,請學生先檢測出水溶液的酸鹼性,再到講桌前拿取另一種水溶液,一杯是鹼性水溶液、一杯是酸性水溶液,再準備另一個容器,讓學生根據石蕊試紙檢測的結果,選取所需要的酸鹼水溶液,本實驗的目的,是讓酸鹼水溶液混合後,讓水溶液最後能夠達到中性,待各組最後完成之後,再將該混合的水溶液放到講桌前,最後以紫色高麗菜汁滴入,可以得知哪一組的學生,酸鹼水溶液混合後最接近中性。
透過本課程,首先學生會使用石蕊試紙來檢測水溶液的酸鹼性,接著當想要讓未知水溶液變成中性時,如果是試紙測試的結果是酸性,則學生必須來領取鹼性的水溶液。另外各三張的紅、藍色石蕊試紙,數量其實是不夠的,學生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運用策略來檢測混合後水溶液的酸鹼性,是很有挑戰性的。最後獎勵混合後最接近中性水溶液的組別。當學生使用石蕊試紙檢測水溶液的酸鹼性時,發現石蕊試紙的靈敏度,似乎比不上紫色高麗菜汁,接著介紹廣用試紙,順便引入pH值的概念,當pH等於7就是中性,當pH小於7是酸性當pH大於7就是鹼性,另外也對應說明常吃的食品,pH值大約是多少。
接著課程進入到水溶液的應用,先畫出一個表格,將水溶液的應用分成兩大類:第一種是酸性跟鹼性水溶液混合作用:如熱水壺產生水垢時,加入檸檬酸可以將水垢溶解。第二種是酸性或鹼性水溶液單獨的使用,例如小蘇打水可以用來清洗廚房的油汙,其餘應用的例子,則讓學生自行填入完成本課程。
所有心情:
你、李銘崇、吳建德和其他11人

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1120328中區輔導員公開課

 

 1120328中區輔導員公開課

辦理地點:西區大同國小
辦理日期:112年03月28日
公開課單元:五下-燃燒與生鏽
觀課人數:28
公開課輔導員:陳映均

帶隊:蔣偉民局長

協助輔導員:江建昌、鄭淑芬、魏秀玲

局長勉勵
映均老師進行觀課前的說課活動

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1110506第3次團務會議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學領域/國小/輔導小組

110學年第2學期第3次團務工作會議暨輔導員增能研習 會議記錄

 

會議時間:11156日(星期五)08501600

會議地點:線上會議

會議主席:李永烈 校長

記錄:進旺/攝影:彩梁

出席人員:如簽到簿

永烈校長指討團務會議

永昆校長指討團務會議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1110322藝起SDGs美轉世界課程工作坊-課程試教

  1110322藝起SDGs美轉世界課程工作坊-課程試教

時間:111年03月22日

地點:北屯區仁美國小

試教者:魏秀玲

課程:What can you do to save water?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1110315藝起SDGs美轉世界課程工作坊-課程試教

 1110315藝起SDGs美轉世界課程工作坊-課程試教

時間:111年03月15日

地點:北屯區仁美國小

試教者:魏秀玲

課程:What can you do to save water?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1110225輔導員增能研習-自然而然學英文-雙語實務教學設計

 1110225輔導員增能研習

自然而然學英文-雙語實務教學設計

時間:111.02.25
地點:台中市東寶國小四F智慧教室
講師:陳映均
記錄:李永信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1101110山區輔導員公開課

 山區輔導員公開課

公開課學校:潭子區潭陽國小
公開課日期:110年  11  月  10   日
公開課單元:六上-電與磁-指北針
輔導人數:11
輔導員:李永信.林英杰.郭宗銘
李永信老師開始前-說課


引起動機-製作簡易指北針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1100910國中小團務會議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學領域 國小輔導小組
110學年第1學期第1次團務暨國中小聯合會議

會議時間:1100910日(星期五)09001600

會議地點:清水區清水國中

會議主席:楊山琪督學/涂文雪榮譽課督/李永烈校長/謝龍卿校長

會議記錄:記錄:建昌/攝影:彩梁

應出席人員:全體團員暨國中團員〈正副召集校長及有減課輔導員務必出席〉

國小輔導團召集校長感謝國中團副召集人清水國中校長
李永烈校長主持團務會議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1091127輔導員增能研習

 

1091127輔導員增能研習

時間:109.11.27
地點:北屯區松竹國小
講題:SDGs戶外教育課程
講師: 吳厝國小林英杰主任


1091127松竹團務會議

 1091127松竹團務會議

會議時間:1091127日(星期五)09001600

會議地點:北屯區 松竹國小

會議主席:李永烈 校長

會議記錄:英杰/攝影:金生

應出席人員:全體團員〈正副召集校長及有減課輔導員務必出席,其他團員也邀請出席〉

李永烈校長主持團務會議
專輔魏秀玲報告團務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1090923山區輔導員公開課

 1090923山區輔導員公開課

時間:109.09.23
地點:翁子國小
公開課輔導員:楊宗榮

翁子國小校長引言
順興主任擔任主持說明研習流程
公開課程學生使用平板查詢氣象相關資料

1090923海區輔導員公開課

 1090923海區輔導員公開課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承辦單位:大安區永安國小

活動日期:109/9/23

活動時間:08:00~10:10

說課-英杰主任針對今天要公開課的內容進行說明
說課-閱讀文本並驗證為本堂公開課重點
公開課-學生利用平板上網搜尋氣象局資料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1090325自然而然玩英語之中年級跨領域課程公開課

中區輔導員公開課~自然而然玩英語之中年級跨領域課程公開課

公開課時間:109年03月25日
公開課學校:太平區新光國小
公開課主題:動物的運動之跨英語領域教學
公開課輔導員:許彩梁、黃淑芬
參與公開課人數:25人

自然領域領召 李永烈校長 指導活動開始
 英語領域副召 王鳳雄校長 指導活動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素養導向課程-五下第一單元璀璨的星空 #1-2利用星座盤觀測星星

學生已經知道抬頭仰望星空,可以發現星星有顏色、亮度、方位、大小…等不同,除了透過星空模擬軟體stellarium,及手機星座app外,若沒有這些工具,則以星座盤最為便利。
課程一開始,先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請學生製作星座盤,透過觀賞影片,讓學生練習如何使用星座盤,當學生對於星座盤已經有初步了解,接著老師再提出幾個時間點,讓學生從星座盤中,找出正確的星座或星星名稱,藉以確認學生是否會使用星座盤。
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3分鐘,然後請各組分別出題,如3月15日晚上7點在西南方高度角40度,可以發現哪一個星星或星座?然後讓其他組別的學生搶答,全部組別的學生輪流完後,請分數最低的組別學生,留下來幫忙打掃教室。
再讓學生回家練習出題,寫在筆記本中。為了讓學生確實熟練星座盤的操作,上述的5個訊息,只要給足4個訊息,就可以透過星座盤,清楚地得知資訊。如3月15日晚上7點,在西南方高度角幾度?可以看到天狼星。最後設計一張學習單,讓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操作作答,確認每一位學生是否會使用星座盤,不及格的小朋友,再請其他同學幫忙教導。
既然已經學會使用星座盤,我們就可以利用星座盤,來實際觀察星星。例如今天晚上8點想觀星,就可以轉動星座盤,今天晚上八點,在什麼方位,高度角幾度,會有什麼星星或星座。
在進行星空模擬軟體stellarium教學時,也可以與資訊教師進行跨領域教學,讓資訊教師教導如何搜尋、下載、安裝及移除,而自然老師可以教導如何使用。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1090304自然而然玩英語之高年級跨領域課程公開課

中區輔導員公開課~簡單機械之跨英語領域教學

公開課學校:大同國小
公開課日期:109年 3 月  4日
公開課領域:自然領域+英語領域
公開課主題:簡單機械之跨英語領域教學
參與人數:27
領隊校長:鄭麗娟校長
輔導員:陳映均、魏秀玲、李永信、王建仁、江建昌
 跨領域公開課之共同說課
跨領域公開課之英語領域教學
 跨領域公開課之自然領域教學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素養導向教學-五上自然-第二單元植物的秘密~植物的繁殖

#五上自然翰林版 第二單元植物的秘密 植物的繁殖 素養導向教學 李金生
  植物開花授粉後就會結果實種子,因此開花植物的繁殖方式,大都是以種子的方式繁殖,但是有部分的植物,除了可以以種子繁殖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營養部位繁殖,如可以使用根、莖、葉等部位繁殖。因此先在黑板上,劃出表格,表頭寫上:植物的繁殖方式(除了種子以外),縱軸寫上根、莖、葉,橫軸寫上例子,讓學生從課本及影片中,歸納摘錄。例如甘藷的塊根可以長出新芽,馬鈴薯的塊莖可以發芽..等。
另外若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例如說看過薑或是蒜頭發芽,抑或是蔥、非洲菫…等發芽,也可以填入表格中。當表格完成後,可以隨機抽問一下,如甘藷可以用哪些方式繁殖,學生回答可以使用根、莖、及種子繁殖,那就對了。至於利用根、莖或葉來繁殖的實驗,因為植物長根需要1-2個月,且沒有足夠的實驗材料,因此以提供實物觀察,及觀賞縮時攝影影片為主。最後可以得到這些利用根、莖、葉來繁殖的植物,通常都會有利用根、莖、及肥厚的葉來儲存養分,這些養分可以提供植物生長初期所需。植物的繁殖方式,除了上述方式外,還可以使用組織培養的方式繁殖(補充),另外水筆仔的胎生苗也很有趣,可以一併介紹。 
  開花植物除了可以以多種方式繁殖外,還有一些不開花的植物,例如蕨類植物,那蕨類植物是如何繁殖下一代的呢?蕨類植物是以孢子繁殖,若方便可取得蕨類標本,再使用手機顯微鏡觀察孢子囊,相信是一個很棒的體驗喔。(因時間關係並沒有讓學生做此觀察)。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素養導向教學-五下自然科 -第二單元植物的奧秘~2-1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五下翰林版自然科 #第二單元植物的奧秘 #2-1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素養導向教學 #李金生
課程一開始,先從水是如何進出植物體切入,生活中學生有看過植物因為缺水而枯萎的現象,當發現植物遭遇這樣的問題時,首先要在植物上澆水,水從土壤中滲入,然後一段時間過後,就會發現植物恢復正常狀態。那我們要怎麼知道植物發生了什麼事呢?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推論,根把水吸收,然後送到莖和葉,因此植物可以恢復正常。那我們怎麼證明這件事呢?透過課本P28-30頁的實驗,可以證明根的主要功能之一,確實是吸收水分及養分。(課堂中可以提問,如果實驗的植物沒有根可不可以?為什麼要用紅色的墨水?而錐形瓶上為什麼要用油土封住)。趁此機會也在雞冠花的葉子上,以夾鏈袋封住一片葉子,幾天後觀察結果。
大約2-3天後,就可以觀察到雞冠花的莖及葉子都變紅了,可以請學生攜帶手機,然後教師提供手機顯微鏡,觀察莖、葉的表面及橫、縱切後的結果。
除了觀察植物外,也可以透過手機顯微鏡,觀察一些日常的用品,及自己的皮膚,讓學生認識,物體在放大數倍後,顯現的樣子,並非如同如肉眼所見。(建議老師可以先做試驗,由於墨水的濃度,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快慢,避免學生要觀察時,沒有植物可以觀察)。
觀察夾住葉片的夾鏈袋,發現夾鏈袋中有小水滴,因此可以請學生推論, 為什麼夾鏈袋中會有水呢?這些水是怎麼來的呢?(透過課堂間的一問一答,學生慢慢建構植物由根吸收水分,然後然送到莖,再透過莖將水輸送到葉,最後由葉子蒸散出去),然後再透過課程中的教學影片,了解植物蒸散及運輸水分的機制(這部分若學生不懂也沒有關係,因為是國中才會上的課程)。
接著介紹根的形態與功能,先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讀過一遍,然後從課文中摘錄重點,接著劃出表格,橫軸是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縱軸是功能與例子。然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根的功能有哪些?因為具有不同形態的根,因此這樣的例子,請寫出三個。如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體、吸收水分及養分,例子可以舉榕樹的氣生根(吸收水分)、鳳凰木的板根(支撐植物體)、甘藷的儲存根..等。其它莖、葉也是學生整理歸納重點,老師再花一點時間補充或說明即可,也可以觀賞電子書上的影片,學生對於食蟲植物特別的有興趣。
談到花的構造時,從校園中摘下軟枝黃蟬的花朵(雌、雄蕊不明顯,但這是學校目前採得到且最大朵的花,下週也會買一些香水百合,讓學生觀察雌雄蕊構造,並親自摸摸花粉),讓學生親自觀察花朵的構造,再以表格整理,橫軸有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縱軸有構造及功能。除了花的基本構造外,授粉的過程也很重要,讓學生了解各種授粉的方式,及人工授粉的概念(搭配國語第六課西瓜爺爺陳文郁的西瓜育種過程),另外雌蕊中的胚珠與花粉結合後,發育成為種子,而子房發育為果實。胚珠與子房都是考試常考的題目,因此請學生利用聯想記憶法,記住這兩個新的名詞,如胚珠,有個珠字,珠子就像種子一樣,而子房,有個房字,因此比較大,所以是果實來保護種子。
最後植物經過開花、授粉、結果主要的目的,當然是要繁衍下一代,植物不會移動,植物如何傳播果實與種子呢?透過影片、課文與生活中實際的經驗結合,一樣畫出表格讓學生自行歸納統整,橫軸有風力、水力、彈力、動物攜帶、動物食用,縱軸是構造及例子,讓學生歸納植物的果實種子,可以以風力傳播,是因為種子很輕、或是有翅膀 、或是有羽毛,例子則有蒲公英、青楓、及木棉…等,其他依序類推,最後果實種子傳播到合適的地方,就能長出一棵新的植物。
本單元最上位的概念是構造與功能,當具有某種構造時,才能有某些功能,因此讓學生確實了解構造與功能間的關係特別重要。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在運動、螢幕和室內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自然領域國小組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