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素養導向教學-五下自然科 -第二單元植物的奧秘~2-1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五下翰林版自然科 #第二單元植物的奧秘 #2-1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素養導向教學 #李金生
課程一開始,先從水是如何進出植物體切入,生活中學生有看過植物因為缺水而枯萎的現象,當發現植物遭遇這樣的問題時,首先要在植物上澆水,水從土壤中滲入,然後一段時間過後,就會發現植物恢復正常狀態。那我們要怎麼知道植物發生了什麼事呢?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推論,根把水吸收,然後送到莖和葉,因此植物可以恢復正常。那我們怎麼證明這件事呢?透過課本P28-30頁的實驗,可以證明根的主要功能之一,確實是吸收水分及養分。(課堂中可以提問,如果實驗的植物沒有根可不可以?為什麼要用紅色的墨水?而錐形瓶上為什麼要用油土封住)。趁此機會也在雞冠花的葉子上,以夾鏈袋封住一片葉子,幾天後觀察結果。
大約2-3天後,就可以觀察到雞冠花的莖及葉子都變紅了,可以請學生攜帶手機,然後教師提供手機顯微鏡,觀察莖、葉的表面及橫、縱切後的結果。
除了觀察植物外,也可以透過手機顯微鏡,觀察一些日常的用品,及自己的皮膚,讓學生認識,物體在放大數倍後,顯現的樣子,並非如同如肉眼所見。(建議老師可以先做試驗,由於墨水的濃度,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快慢,避免學生要觀察時,沒有植物可以觀察)。
觀察夾住葉片的夾鏈袋,發現夾鏈袋中有小水滴,因此可以請學生推論, 為什麼夾鏈袋中會有水呢?這些水是怎麼來的呢?(透過課堂間的一問一答,學生慢慢建構植物由根吸收水分,然後然送到莖,再透過莖將水輸送到葉,最後由葉子蒸散出去),然後再透過課程中的教學影片,了解植物蒸散及運輸水分的機制(這部分若學生不懂也沒有關係,因為是國中才會上的課程)。
接著介紹根的形態與功能,先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讀過一遍,然後從課文中摘錄重點,接著劃出表格,橫軸是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縱軸是功能與例子。然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根的功能有哪些?因為具有不同形態的根,因此這樣的例子,請寫出三個。如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體、吸收水分及養分,例子可以舉榕樹的氣生根(吸收水分)、鳳凰木的板根(支撐植物體)、甘藷的儲存根..等。其它莖、葉也是學生整理歸納重點,老師再花一點時間補充或說明即可,也可以觀賞電子書上的影片,學生對於食蟲植物特別的有興趣。
談到花的構造時,從校園中摘下軟枝黃蟬的花朵(雌、雄蕊不明顯,但這是學校目前採得到且最大朵的花,下週也會買一些香水百合,讓學生觀察雌雄蕊構造,並親自摸摸花粉),讓學生親自觀察花朵的構造,再以表格整理,橫軸有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縱軸有構造及功能。除了花的基本構造外,授粉的過程也很重要,讓學生了解各種授粉的方式,及人工授粉的概念(搭配國語第六課西瓜爺爺陳文郁的西瓜育種過程),另外雌蕊中的胚珠與花粉結合後,發育成為種子,而子房發育為果實。胚珠與子房都是考試常考的題目,因此請學生利用聯想記憶法,記住這兩個新的名詞,如胚珠,有個珠字,珠子就像種子一樣,而子房,有個房字,因此比較大,所以是果實來保護種子。
最後植物經過開花、授粉、結果主要的目的,當然是要繁衍下一代,植物不會移動,植物如何傳播果實與種子呢?透過影片、課文與生活中實際的經驗結合,一樣畫出表格讓學生自行歸納統整,橫軸有風力、水力、彈力、動物攜帶、動物食用,縱軸是構造及例子,讓學生歸納植物的果實種子,可以以風力傳播,是因為種子很輕、或是有翅膀 、或是有羽毛,例子則有蒲公英、青楓、及木棉…等,其他依序類推,最後果實種子傳播到合適的地方,就能長出一棵新的植物。
本單元最上位的概念是構造與功能,當具有某種構造時,才能有某些功能,因此讓學生確實了解構造與功能間的關係特別重要。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在運動、螢幕和室內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自然領域國小組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