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工具:入班教學觀察回饋表
教學者:___吳建德________  觀課者:_______________
觀課班級:5年_4班 地點:_五年級自然教室  觀察日期/時間:105年3月30日第_2__節
領域/單元(主題):__燃燒與生鏽(二氧化碳的製造與檢驗)__      
觀課時間長度__40_分
一、教師的教學情形
(請打ü)
| 
   
序號 
 | 
  
   
檢核項目 
 | 
  
   
優良 
 | 
  
   
普通 
 | 
  
   
待改進 
 | 
  
   
未呈現 
 | 
 
| 
   
1 
 | 
  
   
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 
  
   
10 
 | 
  
   
1 
 | 
  
   | 
  
   | 
 
| 
   
2 
 |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10 
 | 
  
   
1 
 | 
  
   | 
  
   | 
 
| 
   
3 
 | 
  
   
運用有效的教學技巧 
 | 
  
   
11 
 | 
  
   | 
  
   | 
  
   | 
 
| 
   
4 
 | 
  
   
應用良好的溝通技巧 
 | 
  
   
10 
 | 
  
   
1 
 | 
  
   | 
  
   | 
 
| 
   
5 
 | 
  
   
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 
  
   
8 
 | 
  
   
3 
 | 
  
   | 
  
   | 
 
| 
   
6 
 |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常規 
 | 
  
   
11 
 | 
  
   | 
  
   | 
  
   | 
 
| 
   
7 
 |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 
  
   
10 
 | 
  
   
1 
 | 
  
   | 
  
   | 
 
二、學生的學習情形
(請打ü,未觀察到的行為可以略過不勾選或增加其他觀察項目。)
| 
   
所觀察到學習情形 
 | 
  
   | 
 |||
| 
   
1投入行為 
 | 
  
   
全部做到 
 | 
  
   
大部分做到 
 | 
  
   
部分做到 
 | 
  
   
完全沒做到 
 | 
 
| 
   
1-1專心參與課堂活動 
 | 
  
   
7 
 | 
  
   
4 
 | 
  
   | 
  
   | 
 
| 
   
1-2回答問題 
 | 
  
   
7 
 | 
  
   
4 
 | 
  
   | 
  
   | 
 
| 
   
1-3對話或澄清迷思概念 
 | 
  
   
6 
 | 
  
   
5 
 | 
  
   | 
  
   | 
 
| 
   
1-4練習技能 
 | 
  
   
6 
 | 
  
   
5 
 | 
  
   | 
  
   | 
 
| 
   
1-5參與合作活動(討論、實作等) 
 | 
  
   
7 
 | 
  
   
4 
 | 
  
   | 
  
   | 
 
| 
   
1-6投入寫作業或測驗 
 | 
  
   | 
  
   
4 
 | 
  
   | 
  
   
4 
 | 
 
| 
   
1-7其他_________________ 
 | 
  
   | 
  
   | 
  
   | 
  
   | 
 
| 
   
2非投入行為 
 | 
  
   | 
  
   | 
  
   | 
  
   | 
 
| 
   
2-1管理與活動轉換(管秩序等) 
 | 
  
   
1 
 | 
  
   
2 
 | 
  
   
2 
 | 
  
   
6 
 | 
 
| 
   
2-2社交活動(聊天、玩弄物件..) 
 | 
  
   | 
  
   
1 
 | 
  
   
4 
 | 
  
   
6 
 | 
 
| 
   
2-3無事做、分心 
 | 
  
   | 
  
   | 
  
   
4 
 | 
  
   
8 
 | 
 
| 
   
2-4離開教室 
 | 
  
   | 
  
   | 
  
   | 
  
   
11 
 | 
 
| 
   
2-5其他_________________ 
 | 
  
   | 
  
   | 
  
   | 
  
   | 
 
三、觀課者回饋
◎思齊:
1.讓孩子自行蒐集資料決定實驗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意更能引起興趣,是個不錯的教學活動。學生實驗後收拾用具作得很好。
2.建德老師的班級經營常規很好,給予學生自由設計實驗的發揮行為對自然教學與課程理解極有助益。
3.教師培養學童產生主動求知,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學習動機良好。
4.精熟教材內容,老師學識豐富,實驗秩序良好,老師引導討論。
5.教師給予學生很大的操作空間,能依據自己的想法來執行實驗,所得的結果更深刻。師生對話內容有深度,釐清許多迷思。
6.班即常規控制良好,帶學生討論能深入淺出。
7.教師讓學生事先收集資料,讓實驗更具趣味性,而且學生有小小科學家的感覺。
8.以乾冰昇華的方式呈現二氧化碳的多元收集方式,引起學生興趣;操作型的多元設計實驗過程,很有啟發性。孩子對燃燒..等製造二氧化碳的過程印象深刻。
9.[放手讓孩子自己作]真的很難,努力中,另外秩序掌控超好。實驗後的討論及補充也很棒(我有作到這一塊,但沒做那麼多)
10.教學者以學習者的動機(激發學習興趣)設計安排授課內容。以學生(學習者)為主體,教師僅為引導者。
11.讓教學不是按課本操作而已,十分活潑有趣。
◎內省:
1.此次實驗雖然只有一組成功,但探討失敗的原因也很重要,以前我覺得希望學生都能作成功,但現在改觀了。
2.時間掌握不易,最後歸納不易。
3.時間掌控、實驗安全。
4.班級經營良好,收放自如,值得學習。
5.教學方式開放,班上孩子秩序良好。
6.學生拿蠟燭危險性較高。
7.再深入研究科學知識及備課,使課程更加深刻有意義。
8.我自己應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及創意。另外事先交[實驗器材]清單很值得學習。
9.設計预學工作單(課前設計及準備上課用品),善加利用鼓勵機制,激發學生創意。
10.有時怕實驗失敗,其實更可以以此深究討論。
資料來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3)。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計畫:校務評鑑計畫研討座談會手冊。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