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戶外教育燃燒課程的探究與實作

戶外教育燃燒課程的探究與實作
東區樂業國小江建昌主任
        火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現在的孩子即使對燃燒三要素朗朗上口,仍不免將紙張、木材當作助燃物(因為紙張和木材放到火裡可以讓火變得更大),把氧氣當作可燃物(擔心裝滿氧氣的廣口瓶一經電子點火器點燃可能會氣爆),雖然許多孩子對火很感興趣,但更多的孩子對火是恐懼的,大人們更不准孩子們用火,但越是怕越不了解,可能越容易發生意外。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希望孩子能夠將課堂所學,運用在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而戶外教育課程的安排正適合讓孩子將學科知識升級為素養的大好機會,透過問題情境的設計,讓孩子有機會再對教室課程深究與實作,培養孩子在實作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培養孩子在生活情境中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以下就以五年級自然領域「空氣與燃燒」單元為例,分享戶外教育中素養導向教學的實例及其潛在科學素養的學習成效。

一、探究教學步驟
(一)     試誤學習與認知衝突

教師營造
「生火烤肉」的任務情境,但僅提供打火石,並教導運用打火石摩擦產生火花的方法,每組各自進行升火的任務。在這個階段,沒有使用過打火石的孩子會憑著以往的直接或間接舊經驗,開始收集身邊可用的材料,並且執著於將打火石反覆摩擦產生火花,但通常沒有人可以成功的將火生起。經過這個歷程,學生可以滿足玩火的體驗,也從過程中了解生火並不如預期的簡單。
(二)     學習反思與變因探究
即使很會做紙筆測驗,多數的學生也不見得會將課本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當經過一段自由探究時間,學生仍無法完成生火任務時,這時老師適度的引導各組同學回想課堂學過的燃燒三要素,讓學生反思課堂知識如何運用到這個任務,並依這三個要素去思考、討論什麼是控制變因,能操縱的變因有哪些?除了燃燒三要素外,各組也試著提出其他可能影響燃燒的假設,研擬實驗計畫和步驟。當每組同學完成假設與實驗計畫後,可以透過發表的過程,觀摩彼此想法並透過他組的回饋,合理的將課堂知識與情境脈絡聚焦,讓任務的探究與實作更有效的連結,而不再只是流於死記課本的定義。

二、結語
雖然戶外教育和探究課程需要花很多時間,但這是一個能夠讓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生活情境脈絡連結運用的機會,讓天生喜歡動手操弄的孩子與害羞內向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情境時,都能主動去反思理論與實務知識之間的關係,並能將所學有效的探究思考與運用,從而解決問題。新課綱素養導向並不是知識與能力的增強即可,態度的培養與對科學本質的認同同樣重要,我們在舊課綱的基礎上進化,培養孩子科學思考的方式、習慣與學習的方法,認識科學本質、科學倫理,具備使用科學知識於生活脈絡的能力,培養真正的科學探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自然領域國小組行事曆